七部门联合放大招,发布对创投重磅支持政策

栏目:业界动态 发布时间:2025-05-15 来源: 母基金研究中心 浏览量: 2
分享到:

5月14日,科技部网站消息,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若干政策举措》,重点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支持科技创新、加强财政政策引导、健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以及完善科技金融生态等七个方面内容,提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值得关注的是,《若干政策举措》中对创业投资做出了重磅部署,第二部分内容即为“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

——我们关注到,这支重磅国家级母基金的设立近期已有官宣: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会上表示,我们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近期我们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就是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的企业。

据悉,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适当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支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生物制造、具身智能、6G等,也均在投资领域之内。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吸引带动地方、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基金存续期达到20年,这意味着较一般的股权投资基金更长。

创投行业即将迎来一支“航母”级别的巨无霸国家级母基金,这对创投圈而言,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据母基金研究中心数据,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均没有设立新的国家级母基金,这也让业内对新设国家级母基金十分期待。国家级母基金的设立相关动态,将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提振行业信心。国家级母基金承担着“撬动社会资本、引领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往往具有较大的规模,且返投要求较少,相较于地方级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性、引导性更强。

我们认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且基金存续期达到20年,这是真正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有利于缓解当前行业募资难的现状。

我们期待,更多国家级母基金与直投基金尽快落地,为股权投资行业带来更多活水,为相关领域的私募投资基金带来更多支持。

——首先,“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此条不仅点出AIC、险资、理财、信托等长期资金对创投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出鼓励社保基金会在自身业务范围和风险防控要求下开展股权基金投资,且支持GP发债融资,与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一条对创投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呼应。

作为资本市场上最为青睐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VC/PE机构无一不期望着能够得到社保基金的投资。据天眼查显示,社保基金投资的GP包括:中金资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IDG资本、君联资本、经纬中国、赛富投资基金、鼎晖投资、弘毅投资、元禾辰坤、国投创新、中信资本、中电投资、招银国际、中信产业基金、金浦投资、博裕资本、复星创富、CBC宽带资本、渤海产业投资、海富产业基金、龙门基金、新天域资本、华兴资本、龙磐投资等。这其中不乏母基金管理人:中金资本、元禾辰坤。

母基金研究中心发现,社保基金作为LP投资的子基金,在行业分布上偏重硬科技、医疗、企业服务、先进制造等领域。可以预见,社保基金鲜明的价值投资导向,对成长性行业的配置加强,将对市场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

未来,社保基金作为LP的更多出手值得市场期待。

此外,对GP来说,发债是一条募资新路。

据我们统计,近期各方“发债”为基金募资的好消息接二连三,包括上海国投公司、广州金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无锡产业集团、浙江产兴股权投资、成都高科集团、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

据统计,截至目前,科创债的累计发行规模接近1.2万亿元。今年以来,科创债的发行规模超过820亿元,同比增长超50%。

不过,发债主体多以国资为主,民营创投机构较少。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就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发布公告,其中指出,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优秀管理团队的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

我们认为,近期科创债的诸多成功落地案例,均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为股权投资机构指明了募资道路新的可能,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实体企业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务实之举。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也期待着债券市场“科技板”面世后未来会有更多创投机构成功发行科创债。

——我们关注到,去年以来,高层多次关注到国资基金的责任机制问题,如2024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创投17条”),提出“落实和完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制度。健全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探索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并且,政策环境也在鼓励国资大胆试错:2024年9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2024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刊发署名文章也提到,探索建立更加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资监管体系,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支持国有企业大胆试错,着力当好发展实体经济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对于国资创投基金,已有相关政策出台——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要求推动国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到15年,较一般股权投资基金延长近一倍。并且,针对国资创业投资“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健全符合国资央企特点的考核和尽职合规免责机制。

我们也关注到,最近,能容亏100%的地方国资越来越多了:深圳福田提出产业协同基金的容亏比例,允许最高不超过80%亏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允许最高100%亏损;武汉提出,种子期、天使期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可允许100%亏损等;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提出,在受托管理机构尽职尽责前提下,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按照直投资金投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核;深圳南山区提出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基金内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这可谓是全国“天花板”级别的容亏率,我们认为,允许100%亏损对整个引导基金和国资母基金行业的容错免责机制建设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引导与带动。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尤其“投早投小”的风险大,出现项目失败也是可能的,但只要管理规范、投资稳健及盈利满意的,则应宽容少数项目的投资失败。

“国资的容亏机制建设越来越‘大胆’了,如果说去年是国资容亏的大门打开,今年就是全面敞开。信号很明显:各地国资逐渐接受全亏,能够容忍全额亏损。”北京某VC机构合伙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分析道。

可见,基金内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有望成为越来越多地区国资的容亏机制建设的参考。

未来,期待着国内更多地区能够优化国资基金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驱动更多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退出渠道可谓是当前各家GP最为紧要关注的事,《若干政策举措》此条可谓是安排在了GP的“心坎上”。母基金研究中心发现,去年以来,高层会议频频提及创投的募投管退机制,2024年9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指出,要尽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环节存在的堵点卡点,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境内外上市,大力发展股权转让、并购市场,推广实物分配股票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或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促进创投行业良性循环。

2024年9月26日的证监会座谈会中,也提到逐步实现IPO常态化,积极培育耐心资本,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2025年2月7日消息,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其中对股权投资行业的退出端有比较全面的部署安排: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鼓励并购基金发展。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多元化退出渠道,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反向挂钩"政策。推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研究完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份额转让制度机制。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发展。

我们关注到,2024年以来,创投行业的政策环境迎来了重大利好,国家层面对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据我们统计发现,去年以来,股权投资行业频迎支持和鼓励,政策利好不断:

2024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被称为“创投国十七条”,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积极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

2024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其中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202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2025年3月5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而后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进一步优化完善试点政策,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并且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3月5日傍晚国办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不仅再次明确支持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也切中行业“痛点”,强调优化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募投管退”制度体系,并在退出渠道畅通方面有所安排(上市、并购)。

未来,相信股权投资行业也将进一步响应中央号召,加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耐心资本培育更多企业的科技创新。相信在多方共建之下,中国创投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将扮演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