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家企业股价暴跌超过30%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在牛股登顶各自欢喜的同时,也有诸多熊股躺在谷底。
记者统计,2021年以来,A股市场上(剔除2021年上市新股)大多数企业股价都出现了上涨,但2021年还有1498家企业股价下跌,其中239家股价下跌超过30%。如果不幸踩中这些熊股,无疑损失惨重。
其中,“熊股之王”归属中公教育。从曾经冉冉升起的“绩优新星”,到一年暴跌77.63%的“熊王”,中公教育的投资者心里必定五味杂陈。
2018年,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A股中第一家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可谓风光无限,总市值最高时曾突破2600亿元。但2021年以来,中公教育的业绩却让人大跌眼镜,2021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营收63亿元,同比减少15.29%,净亏损8.9亿元,利润同比减少167.45%。
其中,中公教育最受质疑的一项内容莫过于其高企的退费情况。2021年1月~9月,公司退费金额123.97亿元,退费比率高达65.81%。而中公教育2020年全年营收也不过才112亿。12月16日晚间,中公教育更是发布公告称,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其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正式立案。
同样股价暴跌超过70%的还有华夏幸福,仅次于中公教育。2021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宏观政策因素等影响,房企密集爆雷,华夏幸福亦是其中之一。
2021年1月,华夏幸福因未能支付中融信托两笔到期的信托计划本息共计11.2亿元,遭遇穆迪、惠誉等机构纷纷下调信用评级。随后,债务违约现象一发不可收。
2021年10月,华夏幸福针对 2192亿金融债务初步拟定了债务重组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措施是资产出售、债务展期等,预计处理债务1642 亿元,剩余550亿由华夏幸福承接,展期、降息,通过后续经营发展逐步清偿,这些债务偿还期限长达5-8年。
2021年12月10日,华夏幸福《债务重组计划》获得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12月27日,华夏幸福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2022年料仍为震荡市
随着2021年落幕,市场对于2022年也展开希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梳理发现,大多数机构观点预测,2022年A股市场仍旧是震荡市,存在结构性机会。同时,在投资策略方式,不少市场人士都认为,新能源汽车板块仍是机构关注的重点投资主线。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荀玉根团队便明确指出:“市场指数的振幅在2022年变大是大概率的事情”,并提醒投资者“降低预期”。
其认为,2022年市场振幅将加大,岁末年初跨年行情市场有望向上突破,全年收益率预期需下调;需警惕通胀压力,2022年美欧经济增速高,国际大宗商品涨价,且猪周期驱动猪价上涨;2022年大盘与价值风格占优,岁末年初均衡配置金融地产、硬科技、消费,之后关注涨价品及困境反转的消费服务。
广发证券策略分析戴康团队也表示:“2022年A股企业盈利增速大幅回落趋势比较明确,在‘海外滞胀(迫使美联储加息)-全球供应链紧绷- 中国出口韧性-稳增长诉求下降’传导下,2022年‘政策底’在幅度上不会超出市场预期,分母端难以形成有效对冲, 我们判断A股2022年将迎来‘金融供给侧慢牛’以来的首个压力年。”
华夏基金也认为,“盈利下行,剩余流动性上行,风险偏好平稳,2022年预计总体呈现震荡走势。”
华夏基金指出,在2022年二季度以后,景气-估值秩序匹配度上升,在较为宽松的剩余流动性配合下,成长与稳定成长风格将重新占优。具体到行业上,华夏基金关注2022年预计仍然高增、同时过去两年估值扩张相对有限的方向,其中就有新能源行业,此外还提到了军工、计算机、食品饮料、医药行业等。
东方基金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副总监蒋茜表示:“A股市场大概率将处于震荡上行态势,期间受海外政策、国内基本面变化带来部分阶段性波动,但在指数层面并不会出现较大风险。”
蒋茜预计,2022年A股指数会呈现微幅上涨,甚至没有特别显著的行情。“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很难出现全面的牛市,更多是产业界创新、技术升级和根本性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蒋茜表示在2022年相对看好新兴制造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高景气度赛道。其预计,2022年,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逐步缓解,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此前市场的驱动因素更多是依赖政策补贴,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竞争力才是引发需求增长的关键。”
深圳龙宏投资创始人兼投资总监谭长贵表示,2022年一季度或存在一波行情,值得投资者关注,“2021年市场震荡了一年,没有突破,2022年可能会出现一个突破点,一旦突破之后,可能会有一波单边行情,或许不一定很长,但至少比2021年长期震荡的机会好很多。”
谭长贵认为,2022年的突破点可能会在春季,“往年来看,除了2014年、2015年外,基本上上证指数都会出现一定的上涨。目前我认为可以布局前期超跌的消费、医疗等板块,这些板块在2021年的下跌后,估值已经修复,而刚需属性一直存在,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另外像新能源车、光伏等符合国家战略的领域,也存在长期机会,目前可以布局一些小而美的细分领域龙头。”